輸送機的噪音來源主要可分為機械振動、驅動裝置、物料碰撞及環境因素四類,具體成因如下:
1. 機械部件摩擦與振動
輸送機運行時,滾筒、托輥、軸承等旋轉部件因加工精度不足或長期磨損會產生周期性振動噪音。例如,軸承潤滑失效時,滾珠與滾道摩擦會發出高頻嘯叫;托輥偏心或變形會導致轉動不平衡,產生低頻轟鳴聲。此外,輸送帶與導料槽、擋板的持續摩擦會形成刺耳的刮擦聲,尤其在輸送粉狀物料時,細小顆粒滲入接觸面會加劇摩擦噪音。
2. 驅動裝置運行噪音
電機、減速機、聯軸器等動力部件是主要噪音源。電機內部電磁場變化會引發高頻電磁噪音,功率越大噪音越顯著;減速機齒輪嚙合不良或齒面磨損會產生沖擊性噪音,齒輪精度不足時尤為明顯;聯軸器對中偏差會導致軸系振動,傳遞至機架形成結構噪聲。液壓驅動系統還可能因油泵脈動或閥門節生流體噪音。
3. 物料沖擊與碰撞
物料裝載時,尤其是大塊或高密度物質(如礦石、金屬件)從高處落入受料斗,會產生瞬時沖擊噪音,其強度與落差、物料硬度成正比。輸送過程中,松散物料與導流板、清掃器或輸送帶邊緣的碰撞會形成斷續性敲擊聲。若輸送帶跑偏導致物料灑落,金屬支架與散料的撞擊會進一步放大噪音。
4. 結構共振與環境反射
輸送機框架或支撐結構剛度不足時,特定頻率的振動會引發共振,顯著提升噪音分貝。例如,長距離皮帶機的桁架在電機啟停階段易發生低頻共振。此外,封閉式輸送廊道的硬質墻面會反射聲波,形成混響效應,疊加噪音強度;露天環境中,強風可能通過鏤空結構產生氣流嘯叫。
為降低噪音,需針對性優化設計(如采用低噪托輥、加裝橡膠緩沖墊)、定期維護潤滑系統,并對高噪音區域進行隔音包裹或設置消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