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旋輸送機的故障診斷與排除需結合設備運行狀態與常見問題進行分析,以下是關鍵步驟及解決方法:
1. 異常噪音診斷
運行中若出現金屬摩擦或撞擊聲,優先檢查軸承與螺旋葉片。軸承異響多因潤滑不足或磨損,需停機補充潤滑脂或更換軸承。葉片與殼體摩擦需調整螺旋軸同軸度,確保葉片與機殼間隙均勻(建議5-10mm)。若存在異物卡阻,應立即停機清理,并在進料口加裝篩網預防。
2. 輸送效率下降
當出現物料堆積或出料量驟減時,首先排查螺旋葉片磨損情況,特別是輸送磨琢性物料時,葉片邊緣磨損超過厚度30%需更換。其次檢查轉速匹配性:粉料適宜低速(<60rpm),顆粒料可采用中高速(80-120rpm)。若電機電流異常升高,可能是填充率超過45%導致過載,需調整進料量。
3. 軸承過熱處理
驅動端軸承溫度超過70℃屬異常。除檢查潤滑外,需重點測量軸承座同軸度偏差,要求不超過0.5mm/m。對于中間懸掛軸承,應選用自潤滑合金襯套,并確保每8小時補充高溫鋰基脂。頻繁過熱需校核輸送機安裝坡度,建議水平輸送,傾斜角度不宜超過20°。
4. 漏料問題解決
殼體連接處漏粉多因密封條老化或法蘭螺栓松動。建議采用雙層U型硅膠密封條,配合扭力扳手按對角線順序緊固螺栓(扭矩值參照設備手冊)。尾端軸承密封宜改用迷宮式結構,并定期更換骨架油封(建議每6個月更換)。
預防性維護要點:
- 每日檢查減速機潤滑油位(運行200小時需更換)
- 每周測試電機絕緣電阻(>5MΩ)
- 每月校正螺旋軸直線度(公差≤1/1000軸長)
- 每季度清理殼體內部積料(重點檢查懸掛軸承處)
通過系統化故障樹分析結合設備運行數據監測,可提升診斷效率。建議建立振動、溫度、電流三參數在線監測系統,實現故障早期預警。對于關鍵部件如螺旋軸,應進行定期磁粉探傷檢測,預防疲勞斷裂風險。